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,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学生学习不断改变。与其他学科相比,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研究性学习课程,没有课程标准提供教学规范,需要因地制宜,充分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,充分发挥校本优势和师生的能动性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
——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浅谈
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,学生学习方式不断改变,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,新课程方案聚焦发展核心素养。与其他学科相比,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研究性学习课程,没有课程标准提供教学规范,需要因地制宜,充分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,充分发挥校本优势和师生的能动性。
正如三年级教材开篇中所讲:“我们有机会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,像工程师一样做产品,像探险家一样做考察”。妙趣横生的实践课程等待学生去探究,动手实践的快乐等待他们去经历。
基于此,学校把校内“小课堂”同校外“大课堂”结合起来,强调学生主动实践与开放生成,注重过程性指导,鼓励大胆参与实践与创新,注重师生参与态度和实践能力。本人初参与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,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,查阅了若干资料和视频,在不断摸索中边学边教边反思总结,现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方法,恳请大家一起交流探讨。
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表现形态。学生的兴趣是探索活动的起点。面向学生现实的生活领域和已有的经验,遵循学生的学段和心理特点,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,通过课内外、校内外组织广泛、灵活、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,本着“课堂教学活动化,课外活动课程化,实践活动教育化”的开放式活动课程,坚持在实践中开展活动。
提倡学生主动参与、乐于探究、勤于动手,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。让学生亲身经历,深切体验,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汲取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。
本地区辽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三《神奇的影子》一节课,通过学生室外观察,理解影子形成的基本条件,包括光线照射、不透明遮挡物的作用。
教具准备都是日常使用的电筒、蜡烛、遮挡物(如各种形状的纸板)、白纸、铅笔等实验材料。教学准备需制作关于影子形成原理的PPT和影子动画片。
新课导入以生活现象引入:通过真实场景阳光下自己的影子询问:“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?影子会随你一起移动吗”?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日常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。
使用PPT和影子动画片吸引学生注意力,讲授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,包括光线传播和遮挡物的作用。教师演示手电光照射不同形状的物品或纸板,观察影子的变化,让学生直观感受影子与光源、遮挡物的关系。
教师示范光线投射手型在幕墙(或白纸板)上呈现动物影子的实验,让学生分组亲自参与体验,观察并记录在改变光源位置、遮挡物形状等条件下,影子的变化规律,是一项很有趣味的活动。
亲手制作太阳时钟,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规律。了解日晷的计时原理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。做好实验记录,时针(实验中用铅笔代替)在不同时间在时钟表盘影子的位置、方向等信息。
研究性学习应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,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,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,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,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成果展示与分析:
- 让每名学生的太阳时钟模型放置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室的桌面上,桌面位置有阳光照射;每两节课间(大约1.5小时)观察记录影子的位置。
- 小组汇报:邀请每个小组上台,展示他们的实验记录表,简要汇报时钟影子在表盘位置是如何反映时间的。
- 集体讨论:基于各组的汇报,引导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讨论,尝试归纳时钟影子变化的一般规律,鼓励学生提出问题,进行深入思考。
- 教师小结: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,教师进行总结,强调实验中发现的关键点,以及时钟影子变化背后的基本物理原理。针对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,教师适时介入,提供必要的指导或提示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针在表盘上变化的规律。
通过上述详细的实践操作环节设计,学生不仅能够通过亲手制作参与实验,直观地观察和记录时钟影子的变化规律,还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。整个实践操作过程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,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,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。
本节课通过生活现象引入,结合自主设计和直观的演示实验,激发学生对影子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学会利用光线照射手型投幕动物影像,以及如何设计制作太阳时钟和参与科学实验,培养了观察、记录和分析实验信息的能力。
新课程方案明确提出:加强课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,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,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。综合实践活动恰好体现了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,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。
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兴趣、技能、思维、态度、情感等方面的发展,构建一种积极主动、科学探究的学习习惯、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倡导“做中学”“用中学”“创中学”,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。实践出真知,正所谓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
验,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影子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还学会了如何设计和执行科学实验,培养了观察、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。此外,通过小组合作,学生学会了团队协作和交流,增强了团队精神。在课堂总结与延伸部分,引入环保教育,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索与环境保护的联系,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。
学科网(北京)股份有限公司